博客
关于我
强烈建议你试试无所不能的chatGPT,快点击我
MySQL性能分析及explain的使用
阅读量:7010 次
发布时间:2019-06-28

本文共 6436 字,大约阅读时间需要 21 分钟。

hot3.png

MySQL性能分析explain用法的知识是本文我们主要要介绍的内容,接下来就让我们通过一些实际的例子来介绍这一过程,希望能够对您有所帮助。

1.使用explain语句去查看分析结果

如explain select * from test1 where id=1;会出现:id  selecttype  table  type possible_keys  key key_len  ref rows  extra各列。

其中,

type=const表示通过索引一次就找到了;

key=primary的话,表示使用了主键;

type=all,表示为全表扫描;

key=null表示没用到索引。type=ref,因为这时认为是多个匹配行,在联合查询中,一般为REF。

2.MYSQL中的组合索引

假设表有id,key1,key2,key3,把三者形成一个组合索引,则

如:

 
  1. where key1=....  
  2.    where key1=1 and key2=2  
  3.    where key1=3 and key3=3 and key2=2 

根据最左原则,这些都是可以使用索引的,如from test where key1=1 order by key3,用explain分析的话,只用到了normal_key索引,但只对where子句起作用,而后面的order by需要排序。

3.使用慢查询分析

在my.ini中:

long_query_time=1

log-slow-queries=d:\mysql5\logs\mysqlslow.log

把超过1秒的记录在慢查询日志中

可以用mysqlsla来分析之。也可以在mysqlreport中,有如

DMS分别分析了select ,update,insert,delete,replace等所占的百份比

4.MYISAM和INNODB的锁定

myisam中,注意是表锁来的,比如在多个UPDATE操作后,再SELECT时,会发现SELECT操作被锁定了,必须等所有UPDATE操作完毕后,再能SELECT

innodb的话则不同了,用的是行锁,不存在上面问题。

5.MYSQL的事务配置项

innodb_flush_log_at_trx_commit=1

表示事务提交时立即把事务日志写入磁盘,同时数据和索引也更新。

innodb_flush_log_at_trx_commit=0

事务提交时,不立即把事务日志写入磁盘,每隔1秒写一次

innodb_flush_log_at_trx_commit=2

事务提交时,立即写入磁盘文件(这里只是写入到内核缓冲区,但不立即刷新到磁盘,而是每隔1秒刷新到盘,同时更新数据和索引

explain用法

EXPLAIN tbl_name或:EXPLAIN [EXTENDED] SELECT select_options

前者可以得出一个表的字段结构等等,后者主要是给出相关的一些索引信息,而今天要讲述的重点是后者。

举例

 
  1. mysql> explain select * from event;  
  2. +—-+————-+——-+——+—————+——+———+——+——+——-+  
  3. | id | select_type | table | type | possible_keys | key | key_len | ref | rows | Extra |  
  4. +—-+————-+——-+——+—————+——+———+——+——+——-+  
  5. | 1 | SIMPLE | event | ALL | NULL | NULL | NULL | NULL | 13 | |  
  6. +—-+————-+——-+——+—————+——+———+——+——+——-+  
  7. 1 row in set (0.00 sec) 

各个属性的含义

id

select查询的序列号

select_type

select查询的类型,主要是区别普通查询和联合查询、子查询之类的复杂查询。

table

输出的行所引用的表。

type

联合查询所使用的类型。

type显示的是访问类型,是较为重要的一个指标,结果值从好到坏依次是:

system > const > eq_ref > ref > fulltext > ref_or_null > index_merge > unique_subquery > index_subquery > range > index > ALL

一般来说,得保证查询至少达到range级别,最好能达到ref。

possible_keys

指出MySQL能使用哪个索引在该表中找到行。如果是空的,没有相关的索引。这时要提高性能,可通过检验WHERE子句,看是否引用某些字段,或者检查字段不是适合索引。

key

显示MySQL实际决定使用的键。如果没有索引被选择,键是NULL。

key_len

显示MySQL决定使用的键长度。如果键是NULL,长度就是NULL。文档提示特别注意这个值可以得出一个多重主键里mysql实际使用了哪一部分。

ref

显示哪个字段或常数与key一起被使用。

rows

这个数表示mysql要遍历多少数据才能找到,在innodb上是不准确的。

Extra

如果是Only index,这意味着信息只用索引树中的信息检索出的,这比扫描整个表要快。

如果是where used,就是使用上了where限制。

如果是impossible where 表示用不着where,一般就是没查出来啥。

如果此信息显示Using filesort或者Using temporary的话会很吃力,WHERE和ORDER BY的索引经常无法兼顾,如果按照WHERE来确定索引,那么在ORDER BY时,就必然会引起Using filesort,这就要看是先过滤再排序划算,还是先排序再过滤划算。

关于MySQL性能分析及explain用法的知识就介绍到这里了,希望本次的介绍能够对您有所收获!

原文出处:http://blog.sina.com.cn/s/blog_4586764e0100o9s1.html。

 

 

 

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

https://www.cnblogs.com/xiaoboluo768/p/5400990.html

 

 

1)、id列数字越大越先执行,如果说数字一样大,那么就从上往下依次执行,id列为null的就表是这是一个结果集,不需要使用它来进行查询。

 

2)、select_type列常见的有:

A:simple:表示不需要union操作或者不包含子查询的简单select查询。有连接查询时,外层的查询为simple,且只有一个

B:primary:一个需要union操作或者含有子查询的select,位于最外层的单位查询的select_type即为primary。且只有一个

C:union:union连接的两个select查询,第一个查询是dervied派生表,除了第一个表外,第二个以后的表select_type都是union

D:dependent union:与union一样,出现在union 或union all语句中,但是这个查询要受到外部查询的影响

E:union result:包含union的结果集,在union和union all语句中,因为它不需要参与查询,所以id字段为null

F:subquery:除了from字句中包含的子查询外,其他地方出现的子查询都可能是subquery

G:dependent subquery:与dependent union类似,表示这个subquery的查询要受到外部表查询的影响

H:derived:from字句中出现的子查询,也叫做派生表,其他数据库中可能叫做内联视图或嵌套select

 

3)、table

显示的查询表名,如果查询使用了别名,那么这里显示的是别名,如果不涉及对数据表的操作,那么这显示为null,如果显示为尖括号括起来的<derived N>就表示这个是临时表,后边的N就是执行计划中的id,表示结果来自于这个查询产生。如果是尖括号括起来的<union M,N>,与<derived N>类似,也是一个临时表,表示这个结果来自于union查询的id为M,N的结果集。

 

4)、type

依次从好到差:system,const,eq_ref,ref,fulltext,ref_or_null,unique_subquery,index_subquery,range,index_merge,index,ALL,除了all之外,其他的type都可以使用到索引,除了index_merge之外,其他的type只可以用到一个索引

A:system:表中只有一行数据或者是空表,且只能用于myisam和memory表。如果是Innodb引擎表,type列在这个情况通常都是all或者index

B:const:使用唯一索引或者主键,返回记录一定是1行记录的等值where条件时,通常type是const。其他数据库也叫做唯一索引扫描

C:eq_ref:出现在要连接过个表的查询计划中,驱动表只返回一行数据,且这行数据是第二个表的主键或者唯一索引,且必须为not null,唯一索引和主键是多列时,只有所有的列都用作比较时才会出现eq_ref

D:ref:不像eq_ref那样要求连接顺序,也没有主键和唯一索引的要求,只要使用相等条件检索时就可能出现,常见与辅助索引的等值查找。或者多列主键、唯一索引中,使用第一个列之外的列作为等值查找也会出现,总之,返回数据不唯一的等值查找就可能出现。

E:fulltext:全文索引检索,要注意,全文索引的优先级很高,若全文索引和普通索引同时存在时,mysql不管代价,优先选择使用全文索引

F:ref_or_null:与ref方法类似,只是增加了null值的比较。实际用的不多。

G:unique_subquery:用于where中的in形式子查询,子查询返回不重复值唯一值

H:index_subquery:用于in形式子查询使用到了辅助索引或者in常数列表,子查询可能返回重复值,可以使用索引将子查询去重。

I:range:索引范围扫描,常见于使用>,<,is null,between ,in ,like等运算符的查询中。

J:index_merge:表示查询使用了两个以上的索引,最后取交集或者并集,常见and ,or的条件使用了不同的索引,官方排序这个在ref_or_null之后,但是实际上由于要读取所个索引,性能可能大部分时间都不如range

K:index:索引全表扫描,把索引从头到尾扫一遍,常见于使用索引列就可以处理不需要读取数据文件的查询、可以使用索引排序或者分组的查询。

L:all:这个就是全表扫描数据文件,然后再在server层进行过滤返回符合要求的记录。

 

5)、possible_keys

查询可能使用到的索引都会在这里列出来

 

6)、key

查询真正使用到的索引,select_type为index_merge时,这里可能出现两个以上的索引,其他的select_type这里只会出现一个。

 

7)、key_len

用于处理查询的索引长度,如果是单列索引,那就整个索引长度算进去,如果是多列索引,那么查询不一定都能使用到所有的列,具体使用到了多少个列的索引,这里就会计算进去,没有使用到的列,这里不会计算进去。留意下这个列的值,算一下你的多列索引总长度就知道有没有使用到所有的列了。要注意,mysql的ICP特性使用到的索引不会计入其中。另外,key_len只计算where条件用到的索引长度,而排序和分组就算用到了索引,也不会计算到key_len中。

 

8)、ref

如果是使用的常数等值查询,这里会显示const,如果是连接查询,被驱动表的执行计划这里会显示驱动表的关联字段,如果是条件使用了表达式或者函数,或者条件列发生了内部隐式转换,这里可能显示为func

 

9)、rows

这里是执行计划中估算的扫描行数,不是精确值

 

10)、extra

这个列可以显示的信息非常多,有几十种,常用的有

A:distinct:在select部分使用了distinc关键字

B:no tables used:不带from字句的查询或者From dual查询

C:使用not in()形式子查询或not exists运算符的连接查询,这种叫做反连接。即,一般连接查询是先查询内表,再查询外表,反连接就是先查询外表,再查询内表。

D:using filesort:排序时无法使用到索引时,就会出现这个。常见于order by和group by语句中

E:using index:查询时不需要回表查询,直接通过索引就可以获取查询的数据。

F:using join buffer(block nested loop),using join buffer(batched key accss):5.6.x之后的版本优化关联查询的BNL,BKA特性。主要是减少内表的循环数量以及比较顺序地扫描查询。

G:using sort_union,using_union,using intersect,using sort_intersection:

using intersect:表示使用and的各个索引的条件时,该信息表示是从处理结果获取交集

using union:表示使用or连接各个使用索引的条件时,该信息表示从处理结果获取并集

using sort_union和using sort_intersection:与前面两个对应的类似,只是他们是出现在用and和or查询信息量大时,先查询主键,然后进行排序合并后,才能读取记录并返回。

H:using temporary:表示使用了临时表存储中间结果。临时表可以是内存临时表和磁盘临时表,执行计划中看不出来,需要查看status变量,used_tmp_table,used_tmp_disk_table才能看出来。

I:using where:表示存储引擎返回的记录并不是所有的都满足查询条件,需要在server层进行过滤。查询条件中分为限制条件和检查条件,5.6之前,存储引擎只能根据限制条件扫描数据并返回,然后server层根据检查条件进行过滤再返回真正符合查询的数据。5.6.x之后支持ICP特性,可以把检查条件也下推到存储引擎层,不符合检查条件和限制条件的数据,直接不读取,这样就大大减少了存储引擎扫描的记录数量。extra列显示using index condition

J:firstmatch(tb_name):5.6.x开始引入的优化子查询的新特性之一,常见于where字句含有in()类型的子查询。如果内表的数据量比较大,就可能出现这个

K:loosescan(m..n):5.6.x之后引入的优化子查询的新特性之一,在in()类型的子查询中,子查询返回的可能有重复记录时,就可能出现这个

 

除了这些之外,还有很多查询数据字典库,执行计划过程中就发现不可能存在结果的一些提示信息

 

11)、filtered

使用explain extended时会出现这个列,5.7之后的版本默认就有这个字段,不需要使用explain extended了。这个字段表示存储引擎返回的数据在server层过滤后,剩下多少满足查询的记录数量的比例,注意是百分比,不是具体记录数。

 

 

 

转载于:https://my.oschina.net/newchaos/blog/1588062

你可能感兴趣的文章
idea在线生成注册码地址2018已经验证可用
查看>>
AJPFX关于StringBuffer,StringBuilder类总结(二)
查看>>
keepalived+lvs实现lvs的高可用
查看>>
linux下压缩与解压缩以及打包命令详解
查看>>
深入浅出JDBC(二) - Dbutils
查看>>
elasticsearch5.0 环境搭建
查看>>
redis pipe管道
查看>>
git:rejected because the tip of your current branch is behind
查看>>
我的友情链接
查看>>
基层公务员自述:每天擦桌子证明自己还活着(全文)
查看>>
电话营销六种经典开场白
查看>>
wxPython图像相关处理
查看>>
jdbc链接oracle数据库
查看>>
重新配置Synology磁盘模式到RAID5
查看>>
ORA-00845: MEMORY_TARGET not supported on this system
查看>>
完美解决failed to open stream: HTTP request failed!(file_get_contents引起的)
查看>>
安装包大全
查看>>
Mysql 通过全量备份和binlog恢复整体数据
查看>>
使用paramiko模块在远程服务器执行命令
查看>>
Cannot change version of project facet Dynamic web
查看>>